發布時間2013-11-15 16:11:05 [摘要]:近年來,隨著國內眼鏡業不斷發展,杜橋眼鏡人從銷售眼鏡到制造眼鏡,形成了鮮明的產業集群經濟效應,杜橋鎮成為了全國“四大眼鏡基地之都”,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但在全球經濟形勢“后危機時期”的背景下,在沒有硝煙的內外銷市場競爭中,杜橋眼鏡產業可持續發展面臨極大的挑戰,瓶頸現象突出。本文從臨海杜橋眼鏡產業的實際出發,具體分析眼鏡產業的現狀,揭示杜橋眼鏡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臨海市杜橋鎮是一個可以稱得上神奇的地方。這個到現在既不通鐵路,也不通國道的浙江南部濱海新城,從上個世紀幫助溫州人賣眼鏡起步,用30多年的時間完成了從賣別人眼鏡到形成自己的眼鏡產業鏈的蝶變,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100家眼鏡企業,3萬多人的營銷隊伍,年產值35億元,創利稅上億元的規模龐大的“眼鏡王國”。
但杜橋眼鏡產品處于產業鏈、市場價格鏈的低端,經濟附加值低。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低檔產品市場發展空間必將越來越小,如何抓住發展機遇,轉變產業發展模式,提升產業品牌,已經成為杜橋眼鏡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一、杜橋眼鏡產業的現狀
臨海杜橋眼鏡產業是全國最大眼鏡生產基地之一,中國最大的眼鏡集散中心和臨海產業經濟的一大特色產業、支柱產業、富民產業。經過30多年來的沉淀發展,杜橋眼鏡行業走過了原始積累、專業化協作、整合提升等階段,現已初步形成產業鏈相對完整、有較強輻射力和影響力的區域性特色產業,無論在產量、市場占有率還是生產基地規模、企業家數、從業人員數都位居全國首位。
(一)產業鏈逐步完善。到2012年年底,全鎮共有眼鏡生產企業110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4.9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實現工業總產值3.0億元。形成了以設計、生產、銷售為一條龍的產業鏈,主要產品有太陽鏡、老花鏡、鏡片(光學樹脂片、亞克力片和PC片)、鏡架、鏡盒、眼鏡配件及眼鏡制造機械設備,年產太陽鏡約2.5億副,鏡片8億多副。
(二)品牌戰略初見成效。全鎮現有400多個注冊品牌,擁有中國馳名商標1個(“盈昌”商標),浙江名牌產品1個(“浪特夢”太陽鏡),浙江省著名商標1個,浙江省眼鏡行業名牌4個,臺州市著名商標2個,臺州市知名產品8個。浙江盈昌眼鏡實業公司為國家眼面部防護技術標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單位,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是全國唯一的企業單位副主任委員,公司還邀請影星范冰冰為旗下的“帕莎”品牌眼鏡代言。2012年,杜橋鎮榮獲“中國眼鏡出口基地”稱號。
(三)營銷網絡日臻成熟。目前,全鎮有近6萬杜橋人在全國各地從事眼鏡相關產業,其中銷售隊伍超過3萬人。在北京、上海、丹陽、義烏等全國12個主要眼鏡批發市場中,杜橋人經營的店鋪超過1200多家,經營戶數占當地市場的35%以上。鎮內擁有全國四大眼鏡市場之一——浙江眼鏡城,是全國文明市場、省三星級市場,2012年實現銷售額6億多元。積極開拓國際市場,2002年,在阿聯酋迪拜開辦中國眼鏡中心,成為中國眼鏡進入亞非、歐洲的橋頭堡,2009年,又在匈牙利開設眼鏡中心,進一步進軍歐洲市場。目前,杜橋眼鏡遠銷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中東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網上交易市場快速開展。目前全鎮經工商部門批準的網上交易商家共500多家,年交易額最大的超過1000多萬元,實現了坐在家里點點鼠標就能輕松賺錢的致富門路。
但杜橋眼鏡產品處于產業鏈、市場價格鏈的低端,經濟附加值低,原有的優勢正逐漸削弱,可持續發展面臨極大的挑戰,瓶頸現象突出呈現。
二、杜橋眼鏡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杜橋眼鏡產業憑借其靈活的運行機制、政府的正確引導、杜橋人的刻苦能干,緊緊抓住國際、國內市場切入點,搶占中低檔市場,成為全國聞名的“眼鏡之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但也暴露出許多問題,制約眼鏡產業層次提高,主要有:
(一)核心企業相對缺乏,“低、小、散”較為明顯。
一個具有競爭力的眼鏡產業群,不僅是同類企業的集聚,也需要相關產業的發展。而龍頭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活動不僅能夠使相關產業發生根本性變化,推進產業升級,而且其能夠激活一大批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導向。然而,杜橋眼鏡產業以股份制、個體企業為主,較多企業仍是家庭作坊式生產,上千家眼鏡生產企業中,產值上億元僅浙江盈昌眼鏡實業有限公司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只有7家,絕大多數屬小規模納稅企業,“低、小、散”較為明顯。在杜橋即使是規模較大的盈昌、正大、宏昌等企業,與廣州、廈門、丹陽、溫州等地的眼鏡大企業相比,仍顯得企業規模偏小,缺乏真正的行業龍頭產業群。
(二)技術人才匱乏,創新能力不足。
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匱乏。據調查,在杜橋現有上千家企業中,眼鏡制造專業技術人員不到總員工數的20%,大多數企業眼鏡制造專業技術人員幾乎是空白,同時,眼鏡制造涉及醫學、光學、機械等多學科專業性強的專業,本地一時很難培養出這方面的專業人才。
由于企業規模小,杜橋眼鏡產業吸收外地專業人才難度較大。沒有人才,經營理念落后,你就無法做到品牌化經營,無法走高技術含量之路。眼鏡產品的附加值低,你只得靠大量生產,薄利多銷,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產。缺乏訂單的日子,靠量維持的杜橋眼鏡產業,必然是舉步維艱。
(三)核心競爭力欠缺,無序競爭比較激烈。
一個產品要有持久的競爭力,關鍵要有不斷的創新能力。在杜橋眼鏡產業集群里,同質的成品企業和配套企業之間相互競爭,結果是低價優勢成了產業集群與國內外市場競爭中的核心競爭力。集群內部低價競爭,企業的利潤空間肯定是越來越小,甚至沒有利潤。企業為了生存,有的就降低質量,甚至出現假冒偽劣產品;有的壓低勞動力價格,工人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都出現問題,信譽隨之受損,銷路自然受到影響,形成惡性循環。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杜橋眼鏡產業集群的長遠發展。據統計:杜橋眼鏡產業集群內,約有60%的企業生產眼鏡產品每副5元左右,30%—40%企業生產眼鏡產品每副10—20左右,產品價格在100元以上不足5%。純鈦、鈦合金、記憶金屬等鏡架、角膜接觸鏡、漸變多焦點鏡片、非球面鏡片等高科技含量的新型產品在杜橋眼鏡企業里更是鳳毛麟角。從方圓集團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在婁橋的眼鏡專用激光焊接機的銷量來看,目前這一趨勢將不斷改變,高端眼鏡架激光焊接是必備的工藝,說明很多企業正在進行產業升級。
(四)企業管理理念需要進一步提高。
杜橋眼鏡產業多半靠“三緣”——人緣、血緣、地緣的關系聯合起來創辦的,存續至今的一些企業中或多或少都保留有封閉式、家族式的產權結構,沒有建立起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許多杜橋眼鏡人自身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缺乏應有的質量管理知識,普遍存在“重經營輕管理”思想,企業主只憑自己經驗而不會運用現代企業管理制度開展企業管理,不愿意花本錢聘用質量管理人員和質檢人員或者“掛名”而已,造成質量管理基礎工作薄弱,也沒有按標準生產的概念,有的甚至沒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產品出廠沒有嚴格把關,甚至無檢測設備,易引發區域性產品質量問題,危害性大。近幾年在天津、新疆等地的省級監控抽查、日常監督檢查中企業部分產品質量不合格,被新聞媒體進行曝光,對杜橋眼鏡質量在國內外造成不良影響。
(五)自主品牌太少,市場拓展不夠。
杜橋眼鏡遍布全國各大城市,可以說“哪里有眼鏡哪里就有杜橋人”,從杜橋眼鏡發展史來看,產品大部分是仿照一些國內知名企業和國際知名品牌的款式,自己不能完全獨立設計、開發生產,雖然貼牌生產減少市場開拓成本,降低了企業營銷風險,但缺乏自主品牌,只能處于產業鏈、價格鏈的低端,嚴重缺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最終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桎梏,更有甚者生產冒用國內外的品牌眼鏡,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影響聲譽,杜橋眼鏡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
三、增強杜橋眼鏡產業集群競爭力的建議
提升杜橋眼鏡產業集群層次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是產業規模的擴大,發揮集聚經濟優勢。集群一旦形成就會出現自我強化的循環,這個循環能促進它的發展。目前杜橋集聚了上千家與眼鏡相關的企業,集聚經濟效應充分顯現;二是品質的提高,走品牌經濟之路。加快眼鏡特色產業園區的規劃建設,著力打造上規模、集約化的眼鏡生產集聚基地,致力把眼鏡產業從訂單式、簡單式加工規模引向以自主品牌和自主設計、營銷、展示、配送物流為主的產業鏈高端,創建新一代國際眼鏡市場,使杜橋成為全國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眼鏡產業中心。
(一)營造投資創業的社會環境,大力拓展杜橋眼鏡工業園區。
產業群的發展需要相關行業和服務系統的支持,如各種信息咨詢服務、融資服務、法律服務、技術服務、人才培訓等社會服務體系,對于優化產業群的生存環境有重要意義。政府要營造投資創業的社會環境,搭建創業平臺,努力營造區域創業創新環境,鼓勵組建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咨詢和科研機構等,為產業群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一是在半洋眼鏡孵化基地落戶微小企業的基礎上,政府要再規劃500—1000畝土地,用于滿足50家以上企業產值在2000萬元以上的眼鏡企業用地,加快2.8平方公里的省特色眼鏡工業園建設;其次要做好眼鏡工業園區規劃,樹立園區新形象,吸引內外資,把散、亂、小的工業企業列入統一規劃的工業區中。三是制定眼鏡企業入園門檻,優先考慮高科技含量眼鏡產品企業入園用地,帶動產業層次提高,并對入園眼鏡企業實行目標管理;四是籌建“眼鏡開發中心”和“國際眼鏡市場”。加快成立浙江省眼鏡質量檢測中心乃至國家級眼鏡質量檢測中心,為眼鏡產業提升和本地企業提供優質的質量檢測服務平臺;創建新一代國際眼鏡市場,使杜橋成為全國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眼鏡產業中心。
(二)大力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工程,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由于缺乏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計能力,杜橋的眼鏡行業難以形成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大品牌。政府要發揮其在營造品牌過程中的作用,要搭建技術創新平臺,要通過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來實現其服務職能,幫助民營企業擴大知名度,要扶持優勢企業,推進眼鏡產品由低技術含量、低檔次向高技術含量、高檔次升級,在資金引導、技術改造、設備和人才的引進給以支持,將優勢企業打造成龍頭企業,增強核心企業競爭力,使集群在產業、產品和企業層次上實現升級。進一步落實《杜橋鎮實施名牌培育質量提升方案》,提高產品的技術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逐步實現由“數量經濟”向“質量經濟”和“品牌經濟”的轉變,提高資源要素的利用和產出率,從而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三)加強行業協會功能,規范提升區域眼鏡產業健康發展。
杜橋眼鏡行業為自身的健康發展成立眼鏡協會,共同簽署《杜橋眼鏡配件行業自律責任制》,以規范市場,樹立守法誠信道德,約束眼鏡配件行業自相殘殺的惡性競爭,推動整個眼鏡行業質量提高這一做法應予長期堅持和不斷深化。面對國內外競爭的日益激烈,杜橋眼鏡行業協會要發揮更大作用,要制訂和完善行業法規與制度,規范市場秩序。要引導和規范企業加強資本積累,化解三角債,保持企業資金的正常周轉。對一些存在嚴重的生產安全隱患、環境污染,極大地阻礙杜橋眼鏡產業的提升的家庭作坊式企業和微小企業,行業協會要會同政府和有關部門采取強有力措施使其淘汰:一方面讓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通過生產設備更新、技術改造或企業聯合、兼并等方式擴大生產規模,進入眼鏡工業園區發展成為規模企業。另一方面讓無發展前途的企業通過引導改行尋找其他就業出路,從而徹底改變杜橋眼鏡產業“低、小、散”的面貌。
(四)積極引進人才,營造區域現代管理和創新環境。
要引進和培養企業家隊伍。杜橋產業群內的企業經營者雖然有較強的市場意識和創業精神,但是許多企業家自身素質不高,對未來的市場變化和產業動向難以把握,常常力不從心,培育企業家隊伍對產業群的長遠發展尤為重要。面對內憂外患,質量是生存的基礎,提高技術是關鍵,因此需積極引進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加強技術工人的培訓,發揮大專院校和高職為企業服務的作用,為企業培養后備人才。政府要搭建技術創新的平臺,努力營造區域創新環境。在產業集群內建造技術服務中心,促使企業不斷創新、提高效率,提高產品的檔次和自主開發能力。同時,與時俱進,提高勞動力價格,做到效率和公平掛鉤,使員工把企業當作自己的,創造出最佳效益。以臨海眼鏡區域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為載體,逐步形成企業為主體,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為依托,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提高眼鏡生產的技術創新能力。
(五)捕捉市場信息和產品流向,大力開拓國際國內眼鏡市場。
市場引導產業,只有開辟中、高檔眼鏡市場才能有效引導杜橋眼鏡產業提升。一要加快浙江國際眼鏡商城建設步伐,要以打造國內一流的國際眼鏡市場為目標,建成集眼鏡設備、配件、儲運、商品、信息為一體的綜合性服務中心,要采取優惠政策吸引國內知名企業和全球知名眼鏡品牌進駐眼鏡城,由市場引導眼鏡產業,帶動杜橋眼鏡產業發展。二要走出去,開拓商路。杜橋眼鏡人有成功開辦全國首家國外專業眼鏡市場的經驗——中國迪拜專業眼鏡市場,有成功打入俄羅斯市場并占俄羅斯市場75%太陽鏡份額的成功經驗,結合借鑒其他地區成功經驗,捕捉市場信息和產品流向,開辟國際國內眼鏡產品高端市場,做到開拓一塊,鞏固一塊,發展一塊。
(六)完善政府政策引導激勵機制,做強做優眼鏡產業。
產業集群要求政府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產業集群觀點更貼近競爭的本質,要求政府專注于消除妨礙生產力成長的障礙,強調通過競爭來促進集群產業的效率和創新,從而推動市場的不斷拓展,繁榮區域和地方經濟。一是鼓勵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改善技術裝備水平。鼓勵眼鏡企業開發純鈦、鈦合金、記憶金屬等鏡架、角膜接觸鏡、漸進多焦點鏡片、非球面鏡片、高品質亞力克偏振光鏡片等高技術含量的新型產品,政府進行貼息。二是鼓勵企業創立名牌,對當年新獲得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浙江省名牌產品、浙江省著名商標獲其他省級類似榮譽稱號,對企業和相關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三是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制定高于現行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政府對作為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主要起草單位的企業,給予獎勵。四是鼓勵國際知名品牌眼鏡產品在杜橋建立生產基地,給予稅收優惠待遇。
課題組負責人:俞惠良
成員:陳道華、許靈豐、俞希茜
執筆:陳道華
轉載:方圓激光上海激光科技有限公司www.blz520.com
2014-0929 |